挥汗绿茵场,梦想正当燃!重庆 750 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助力少年足球梦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1日 21:02
绿地上挥洒汗水,梦想在燃烧
重庆已建成750所国家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绿茵场上,追风少年们疯狂奔跑、挥洒汗水,停球、盘带、传球、射门……展现着他们的阳光、健康、活力与自信。
足球梦连着中国梦,成为中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关键一步;足球梦还连着育人梦,少年强则中国强。
以享受乐趣、提高身体素质、完善人格、增强意志为核心,我市近年来坚持把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加强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推动政策落实,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当足球遇见校园,全民足球充分彰显教育功能。我市大中小学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文化活动,组织以校园足球为主题的征文、摄影活动,邀请足球名人、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园讲述足球故事,加快足球课程改革,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多元化。建成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50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135所、国家级校园足球试点区县5个、国家级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1个、满天星训练营2个,特色带动整体发展。全市经常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由不到2万人增加到200多万人,其中参加的女生由3000人增加到60多万人。
当校园遇见足球,为学生的成长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每年组织具有足球特长的学生参加全国校园足球锦标赛、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通过比赛和活动,已有300多名小、中、高中学生被评为国家三级、二级、一级运动员。近年来,我市已有2000多名学生凭借足球特长考入清华、北大、复旦、浙江大学等高校,我市还向国家少年队、国家校园足球队输送了200多名优秀运动员。重庆部分中学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双一流大学生足球生源基地学校”。 我市高中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学校由4所增至34所,在高校组建6支高水平足球队,吸纳优秀足球人才。
青少年遇见足球,赛场上拼搏,精神风貌展露。我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完善,班级足球队2万余支,年级足球队6000余支,校队1000余支。每年举办校内联赛、校际联赛、区域选拔赛4万余场,市级总决赛900余场。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在赛场上谱写出最美的画卷。
足球梦想深植于年轻人心中,绿色球场释放新希望。
近年来,我市组队参加全国校园足球联赛,共夺得4次冠军、4次亚军,每年入选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的球队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在第二届追风联赛全国总决赛中,来自“大山里的玫瑰花开”的石柱县三河镇小学女足队勇夺全国冠军。中学女足队、大学男足队均获全国第一届学生(少年)运动会第六名,大学女足队获全国第一届学生(少年)运动会第八名。
开展校园足球,提高体育素质,有助于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劲旅一代”。我市将着眼未来,做好长远发展规划,强化保障,不断引领青少年爱上足球、爱上体育,让体育强国梦“点燃未来”。
沙坪坝区山东小学
◆小小足球就是大学问,文武双全“够用”
沙坪坝区山东小学小朋友最喜欢什么运动?
答案肯定是足球。即使是文静的女孩,在球场上奔跑时也会活力十足。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活跃校园百强,近三年在市级以上足球比赛中夺得20多项冠军。
一只小小的足球,承载着孩子们的汗水与欢乐,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辉煌。原来,学校以足球为媒介,培育足球的“礼仪”、足球的“力量”、足球的“灵魂”,走出了一条“尊重文化、崇尚武术、铸就灵魂”的足球育人之路。
小小足球的学问有很多,山东小学赋予了足球更多的内涵。
先学做人,后学礼仪,踢好足球。学校将中华传统礼仪与体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四个一”常态化礼仪文化教育模式,包括短则一天的礼仪课、长则一周的礼仪课,让足球礼仪“进脑子”。通过观看纪录片、分析典型案例,让礼仪文化“进心里”。编写校园足球礼仪读本,提出赛前整齐存放球衣、鞋袜、赛后带走垃圾等12条足球礼仪,让足球礼仪“进行业”。
为提升学生足球技能和水平,学校强健身心,系统推进校园足球课程改革,构建了“ABC+1+X”校本特色足球课程模式,实行校本特色足球课程课堂教学规范化、大课间活动常态化“五位一体”管理,构建“3+N”多维度评价体系,优化过程性考核,让学生练就技能、掌握技术。
学校还深入挖掘校园足球的教育功能,增设无球赛、轮换赛等新颖赛制,开展“带球九宫格”、“桌上足球”等协作游戏,选拔校园足球明星等,锻造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彰显足球的“聚焦”功能。4名学生入选“国家队”,学校被评为2021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特色学校。
重庆市第七中学
◆体教融合打破困境校内校外开花
每年约有5000名学生定期参加校园足球学习活动,学生体质健康优秀合格率逐年提高,位居全市前列。
每年都有近70名足球特长生参加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总决赛等近30场高水平足球比赛,并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色。
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凭借足球天赋考入名牌大学,目前已有70余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
这里就是重庆七中,一所著名的足球名校。在这里,体育不仅是一种竞技,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境界。早在1921年,就有校足球队赤脚战胜英国水手足球队的典型事例,在山城闻名遐迩。“赤脚精神”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七中学子。
百年沧桑,一路辉煌。光荣的革命传统、勤奋学习传统、兴盛的体育传统,滋养着七中教育工作者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破解优秀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体教融合培养优秀体育生的新模式和时代意义。
足球这项小运动牵动着多方的心。沙坪坝区教委、体育局给予资金支持、政策倾斜,俱乐部以专业化经营为基础,负责专业化培训,整合社会资源,学校给予政策、人才支持,提供制度保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七中以自我加压不断创新,以百年传统足球文化丰富德育内容,建设“三塑育人”体能课程创新基地,在山东小学等15所足球主题小学设立足球训练基地,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双一流大学足球生源基地学校……校园足球建设丰富多彩、硕果累累。
足球运动的发展带动了全校85%以上的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为社会培养了近300名足球教练员,建立了15所东川足球训练基地学校,推动了区域足球运动的发展。近10年来,学校共承办全国性、市级足球比赛及赛会65次,荣获“国家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全国校园足球工作优秀学校”等6项国家级荣誉。
石柱县三河镇小学
◆山区孩子也能踢球有美好未来
山间的绿野温暖着寂寞的心,辛苦劳动的战利品闪耀着童年的时光。即使没有父母的陪伴,你们心中依然有爱、有幸福、有梦想。你们坚信,只要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
这是荣获“2017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筑梦少年”的石柱县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的颁奖词。
十年前,一群黑黑瘦瘦的小姑娘,穿着廉价的胶鞋,踢着几块钱一个的胶皮球,在满是尘土的水泥地上奔跑、传球、射门。十年后,一则大红色喜讯传来,首批20名留守女足队员中,有19人考上了同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知名高校。
去年9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当时的队员秦芙蓉手捧东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弟弟妹妹们说:“有梦想,就去追”、“路虽然很长,但只要走下去,就会到达目的地;任务虽然艰巨,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就是足球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
石柱县三合小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山区乡村小学,全校近千名学生中,60%是留守儿童。在这片普通的山谷里,一支几乎全部由农村留守儿童组成的业余球队,战胜了重庆市所有强队,夺得校园足球联赛市总决赛冠军,并连续8年在全市校园足球比赛中保持领先水平,夺得30个市级以上冠亚军,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优秀学校”,在全国教育界和足球界享有盛誉。
“校园足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教育,通过足球运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竞争意识、自信心等素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河镇小学负责人说。
基于此,学校以足球精神为抓手,提出“用足球滋养品德、用足球启迪心智、用足球强身健体、用足球陶冶美感、用足球促进劳动”的育人目标,构建了“三常、两育、一提升”的校园足球训练发展体系,围绕校园足球发展的育人特点,全面实施跨学科融合育人,让大山里的乡村孩子实现“踢出精彩、踢出智慧、踢出未来”的人生梦想。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三个坚持”擦亮校园足球金名片
“一个倒钩,球进了!”“一连串的远射,很精彩!”……巅峰对决在绿茵场上上演,重庆十八中校园足球艺术节星光熠熠,这是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一次精彩实践。
作为“2019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年度优秀学校”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坚持正确定位,确立教育目标;坚持系统推进,改革教育方式;坚持统筹协调,强化教育保障,推动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帮助学生在校园足球中享受乐趣、提高身体素质、完善人格、磨练意志。
合理的教育体系、优秀的训练方式,助力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女子足球队夺得2021年重庆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5女子乙组冠军、2021年重庆市第六运动会初中女子丙组冠军、2021年重庆市校园足球精英组总决赛初中女子甲组冠军、2022年重庆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5女子乙组冠军、2023年重庆市校园足球总决赛初中女子乙组冠军、2023年重庆市校园足球高中女子乙组冠军、2023年重庆市校园足球总决赛高中女子甲组冠军。
据了解,学校将校园足球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升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以足球课程目标任务落实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制定了普及化、提高化、特色化三级育人目标。
学校以深化足球教学改革为重点,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足球课程开发小组,编写了校本教材《校园足球》,为初一、二年级、高一、二年级提供配套足球课程,每学期安排15至20个课时,探索校园足球大数据建设,实施游戏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学校以优化足球竞赛机制为核心,构建了“校内比赛-校际联赛-选拔赛-海外交流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打造了以校园足球明星榜单、校园足球文化宣传栏、足球文化长廊、校园足球文化节为主要内容的校园足球文化平台。
此外,学校建立训练、教学、装备建设等全方位支撑体系,多渠道提升教练员队伍技战术水平,完善俱乐部管理制度,加强招生与教学管理、训练与比赛交流、校园足球文化活动与宣传,推动校园足球持续创新发展。
杨家坪中学
◆深化体教融合,打造“三个+”校园足球
杨家坪中学绿茵场上,足球运动员们聚精会神地踢球,每一个动作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提到重庆校园足球,很多人都会想到九龙坡区这个国家校园足球示范区,杨家坪中学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近年来,学校以深化体教融合为主线,探索具有鲜明扬中特色的“特色+”“跨界+”“品牌+”的“三+”校园足球模式,走出了一条用体育陶冶品德、提高智力、承载美丽的发展道路,用足球踢出一条让更多学生终身受益的美丽弧线。
“大成足球班”以试点班形式开设,学校为该类班级配备优秀师资,由本级足球队主教练担任班主任,负责班级从比赛、训练到学习的全方位管理,实现师资“量身定制”,以“特色+”促进成长。
学校创新“一盘棋、一体化、一元化”发展机制,统筹推进作息、教学、训练、比赛等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多维潜力,让学生在“比赛者”与“学习者”之间自由转换,实现学训“协同发展”,取得“跨界+”的平衡。
学校还推进“竞技足球精英品牌+校园足球普及品牌”双轨协同发展。学校足球场周末开放,把“对手”请进来;依托绿杨俱乐部、满天星训练营等载体,学校走出去,以“球”交朋友。通过足球专项教学、足球选修课、年级五人制足球联赛等,形成全层次赛事链条,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实现交流“内外联动”、品牌+提升影响力。
以“足球”为中心,以“球”育人。学校以“三加一”校园足球,开辟体教融合新天地,培养“内心阳光、身体好、才艺好、习惯好、伙伴好、品德好、终身好”的青少年。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