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从球篮高度到 13 条规则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8日 17:02

他挑选了两个红木吊篮,钉在了大厅二楼走廊的边缘。因此,吊篮的高度是由二楼走廊的高度决定的。走廊的高度(10英尺)也被用作吊篮高度的理论值,此后这个高度基本没有改变过。

第一场篮球比赛使用足球,学校管理员坐在梯子上,负责在球员投篮后将球移出篮筐。

秒懂篮球规则_篮球规则全篇_篮球回表规则

这项新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奈史密斯博士提出的篮球五项基本原则演变成“最初的 13 条规则”,其精神是鼓励球员通过技巧而不是力量来得分。这 13 条规则于 1892 年 1 月 15 日在《三角》杂志上发表,标题为“一项新运动”。

最初的 13 条规则

1.可以用一只手或双手将球向任意方向抛出。

2. 用一只手或两只手(不要用拳头)轻拍球,即可向任何方向运球。

3. 球员不得带球跑动,只有接球或收球后才可传球或投球。若球员在以一定速度移动时接球,此规则可适当放宽。

4. 球只能握在手中或双手之间,不能用手臂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握住球。

5. 任何撞击、拉扯、推搡、绊倒或击打对方肩膀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任何球员第一次违反此规则将被记为犯规。第二次违反将被取消比赛资格,直到下一次得分产生,或者如果该行为明显有伤害他人的意图,则整场比赛不允许该球员被替换。

6、犯规是指:用拳头击球,违反上述规则3、4、5。

7. 任何一队连续犯规三次,另一队将获得一分。(“连续”是指另一队在此期间没有犯规)

8. 投掷或击打地面,球弹入篮筐并停留在篮筐内为成功得分。防守方应避免触碰或干扰即将进入篮筐或已进入篮筐的球。如果球停留在篮筐边缘,防守队员触碰或摇动篮筐使其移动,将直接计为进攻方得分。

9. 当球越过界线离开球场时,应由未造成球出界的球队将其扔回球场,并由球场上第一个触球的球员控制。如果不能确定是谁造成球出界,裁判应将球直接扔进球场。允许五秒钟完成掷球入界,否则将球交给另一支球队。如果任何一方故意拖延比赛,裁判将判犯规。

10. 裁判职责:判罚犯规并记录犯规次数。当同一队连续犯规三次时,必须通知裁判。裁判有权根据规则第5条取消运动员比赛资格。

11.裁判员职责:判断球的状态并负责比赛计时、确认比分有效、记录分数并履行裁判员的通常职责。

12.比赛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各15分钟,每半场之间有5分钟休息时间。

13. 比赛中得分最多的队获胜。如果比赛以平局结束,比赛可以继续进行,直到任何一队先得分,但须经双方队长同意。

早期发展

秒懂篮球规则_篮球规则全篇_篮球回表规则

1892年3月2日,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举行了一场师生篮球赛,这是历史上第一场向公众开放的篮球赛,在200多名观众的见证下,学生以5比1获胜。

同年,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县的卢·艾伦(Lou Allen)发明了一种用金属丝制成的篮子,以取代奈史密斯的红木篮子。

当时篮球架是悬挂在大楼二楼边缘的,有些观众很容易通过摇晃篮筐来干扰球入篮。为了防止观众干扰投篮,发明了“篮板”,世界上第一个篮板长3.6米,宽1.8米。

篮球比赛使用的第一个球是足球,1894年被篮球取代。1895年,篮板尺寸改为1.80米×1.20米。同年,“罚球”的概念被引入篮球比赛。

后来又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篮球篮,由一个带吊网的篮筐和一条绳网组成,此时篮网下面没有供篮球穿过的洞,球击中篮筐后,需要手动拉动绳子,才能使篮球弹出。

1893年3月22日,世界上第一场女子篮球比赛在北安普敦举行,男子不允许观看。

篮球规则全篇_秒懂篮球规则_篮球回表规则

从1896年起,跑动比赛中投篮得分调整为2分,每次罚球得1分。

同年,芝加哥大学与爱荷华大学进行了第一场校际篮球比赛,这场比赛双方上场人数确定为5人,最终芝加哥大学以15比12战胜爱荷华大学,全场比赛两队均未使用替补队员。

篮球规则一直由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负责编辑和调整,直到1896年。1896年以后,业余体育联合会接管了篮球规则,并负责制定和修改规则。

1897年,联合会颁布了一项规则,正式将每队的上场人数限制为5人,这一规则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该规则正式确立之前,甚至出现过一场比赛两队同时上场人数多达50人的情况。

到了 1905 年,篮球已经在高中、大学、教会俱乐部和军队中流行起来。篮球诞生之时,有许多外国学生在斯普林菲尔德学院学习,随着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篮球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篮球是由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的一名学生梅尔带到欧洲的,更确切地说,带到了法国。

1909-1910年,玻璃篮板首次问世。规则明确规定,球员在犯规第四次后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篮球运动逐渐发展起来,在此期间,美国士兵和一些教练,包括奈史密斯博士本人,将这项运动系统地带到了欧洲。

1919年,第一届盟军篮球赛在巴黎举行。美国队击败法国队和意大利队夺得冠军。这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场国际篮球赛事,为篮球世界杯和篮球被纳入奥运会奠定了基础。1923年,规则中取消了指定“罚球手”的概念,被犯规的球员必须自己罚球。1924年奥运会上,篮球首次作为表演项目登上奥运舞台。

1927年,阿部组织了哈林篮球队,队员大多来自芝加哥,在伊利诺伊州欣克利市举行了第一场正式比赛。哈林篮球队在大约10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表演和比赛,对篮球运动的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际篮联时代

秒懂篮球规则_篮球规则全篇_篮球回表规则

1932-1949

我们谈论1932年以前的篮球规则,主要是指美国的篮球规则。在世界其他地区,篮球运动也在当地的篮球爱好者的帮助下蓬勃发展,他们根据美国篮球规则的变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修改了规则。

当时,篮球规则还没有国际标准。1927年,世界基督教青年会与斯普林菲尔德学院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创办了国际体育教育学院。1932年6月18日,8个国家的篮球协会代表在这里举行会议,成立了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国际篮联首任主席是来自瑞士的莱昂,秘书长是来自英国的琼斯。

国际篮联成立大会详细制定了​​一套通用的篮球规则,这是国际篮联发布的第一套篮球规则。

规则以美国篮球规则为基础,略作修改。每队由五名场上队员和两名替补队员组成,替补队员在比赛中可以替换两次。每当场上比赛或罚球得分时,比赛将在球场中央跳球继续进行。同时,会议还决定篮球规则每四年修订一次,以配合奥运周期。修订规则的工作由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负责。

1930 年代,篮球场上设有篮筐,篮筐下方的锁孔形彩色区域并非如今限制高个子球员的三秒区,只是用来标记球员在罚球时争夺篮板的区域,规则明确规定篮球比赛每队有五名球员。

1935年,首届欧洲篮球锦标赛在日内瓦举行,共有10个国家参赛,拉脱维亚在决赛中以24比18战胜西班牙,首次夺得冠军。

同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将篮球纳入柏林奥运会比赛项目,各国得以在这项盛会上展示本国篮球发展水平。决赛中,美国队在雨中以19比8战胜加拿大队,夺得金牌。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的舒宏先生担任了本次决赛的主裁判,篮球发明者奈史密斯博士现场观赛,并为冠军队颁发奖牌。

篮球规则全篇_秒懂篮球规则_篮球回表规则

(上图为舒宏先生)

1936年在柏林,国际篮联进一步修改了篮球规则。修改后的规则在攻防双方的利益之间更加平衡,也对大个子球员的身高优势做出了相应的限制。每队在比赛中可以申请三次暂停。得分后在球场中间跳球的规则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端线后掷界外球。比赛场地被划分为两个相等的矩形,10秒半场规则开始生效。任何球员犯规四次将被取消比赛资格。这次规则修改可以说是篮球史上的一次革命。

篮球回表规则_秒懂篮球规则_篮球规则全篇

1939年11月28日,篮球之父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在堪萨斯州劳伦斯去世。

1939-1960

1949年,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盟成立。

1950年,第一届男子篮球世界杯在阿根廷举行,1953年,第一届女子篮球世界杯在智利举行。

1951年3月2日,首届NBA全明星赛在波士顿举行,东部队以111比94击败西部队。同年,7.5万名观众涌入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观看哈林篮球队的比赛,创下了篮球比赛现场直播场次最多的纪录。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后,国际篮联继续修改规则,将一名球员的犯规次数上限由四次提高到五次。此时篮球也暴露出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领先的球队在控球时总会试图让比赛陷入停滞,以保持领先。苏联队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的这种操作,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规则迫切需要对这样的行为进行限制,但当时谁也想不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1954年,一个可行的方案由丹尼先生提出,并首先在NBA实行:每队在获得球权后,必须在24秒内投篮。

1956 年墨尔本奥运会采用了几乎相同的规则,将控球方的进攻时间定为 30 秒,解决了比赛停滞的问题,将罚球区扩大为更大的梯形,以限制高个子球员在篮下频繁出现。同时,为了进一步调整攻防平衡,技术委员会进一步修改了运球者球离手的规则:运球者抬起中枢脚前,球必须离开球员的手。

秒懂篮球规则_篮球规则全篇_篮球回表规则

(插入个人注释:在 1955 年版的篮球规则中,抬起中枢脚运球仍然是允许的)

跳投成为最流行的投篮方式,各种投篮、传球、运球方式在比赛中运用,掩护战术也逐渐被大家所熟知。

首届欧洲俱乐部篮球杯男、女赛分别于1958年和1959年举行。

1955年,3万民众走上街头庆祝匈牙利在当年欧洲杯决赛中战胜苏联。

1960 年在罗马举行的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会议废除了中场线,但 1968 年在墨西哥又恢复了中场线。当一名球员在最后五分钟被判个人犯规,而被犯规的球员没有投篮得分时,被犯规的球员将获得两次罚球机会。如果两队都被判犯规相同,则不进行罚球。当所有罚球不能完全抵消时,最后的罚球不应超过两次罚球和一次控球权。罚球的多样性使裁判的工作变得复杂,有时裁判很难计算抵消和总罚球次数。这时的规则显得如此复杂,以至于球员和观众常常无法理解裁判的判决。

1964-1980

1964 年东京奥运会上,首次引入了“比赛片段”的概念,以明确罚球的计算。但这些规则并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在东京举行的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会议上,规则文本被重新排列,以使其更易于阅读。

1968 年墨西哥奥运会,篮筐上方假想“圆柱体”的概念被删除,从此,不仅进攻队员,防守队员也有权触及篮筐上方的球。在比赛的最后三分钟,每次犯规将被处以两次罚球,被犯规的球队也可以选择执行掷界外球来代替这两次罚球。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关于最后三分钟的规则被删除,比赛最后阶段的规则将与常规时间无异,同时对非投篮队员犯规的判罚也由两次罚球改为边线掷球入界,这一规则的改变使得防守方可以通过犯规来阻止进攻方顺利得分。

1973年巴塞罗那欧洲杯,犯规次数(尤其是在比赛临近结束时)会急剧上升,每场比赛的犯规次数高达61次。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国际篮联需要尽快拿出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案。于是在巴塞罗那欧洲杯结束前,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如果一支球队在半节比赛中被判犯规10次,那么在随后的犯规中,被犯规的球员将获得两次罚球机会。”同时,控制球队的犯规会给对方一个将球扔进边界的机会。新规则在1974年迅速投入使用,并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全队10次犯规”规则有效地减少了犯规次数。在1976年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蒙特利尔会议上,这条规则被正式写进了篮球规则。但半节球队犯规超过10次后,非投篮犯规和投篮犯规的罚分并无区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赛中引入了“3换2”罚球规则,即当投篮者被犯规,投篮失败,前两次罚球未命中时,将获得第三次罚球机会。如果被犯规的投篮者成功投篮,则只会获得一次罚球机会。

1980年国际篮联在莫斯科召开的技术委员会会议上,将半节犯规次数上限由10次减少为8次,以更好地减少比赛中的犯规,同时提高了替补队员技术犯规的上限,主教练在被记三次技术犯规后将自动取消比赛资格。

今年修改的规则首次明确了如何界定队员之间身体接触的责任:垂直原则明确了队员所在圆柱体上方的空间受到保护;空中的队员有权落在他起跳前未被占据的任意位置;什么是合法和非法的防守位置;碰撞和阻挡的区别等等。

1984-2000

1979年,NBA引入“三分球”概念,1984年被国际篮联接受,但三分线长度为6.25米,与NBA的7.24米不同。这条规则开启了篮球运动的新纪元,小个子球员有更好的得分机会,篮球不再是高个子的游戏。每半节犯规次数上限由8次减少为7次,第7次犯规后的罚球采用“1+1”处罚,即球员若第一次罚球不中,将失去第二次罚球机会。“3换2”规则被删除,投篮犯规的罚球次数由被犯规球员出手的位置决定。教练员的技术犯规处罚更加严厉,给予对方球队两次罚球和一次掷界外球权。

1986年,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会议明确规定,每一次故意犯规和取消资格的犯规,除了罚球之外,还会给予对方一次球权,这一改变意在减少比赛中此类犯规的发生频率。

1990年,规则中取消了选择判罚权和“比赛环节”的概念。一场比赛中的罚球不再受到其他多余规定的限制。当发生多次犯规时,裁判只需确定犯规发生的顺序并按顺序执行判罚即可。不再需要费解而复杂的判罚计算。被犯规的球员不再有权选择掷界外球而不是罚球。

在此期间,为了更好地管理主教练和队员,规则中引入了“球队替补席”的概念。如果任何队员无正当理由离开球队替补席,球队主教练将被处以技术犯规。如果在球场上发生打架事件,任何离开球队替补席的人必须立即被取消比赛资格。掷界外球的球员在执行掷界外球时,不能沿着边线移动超过正常一步。在最后一次罚球时,罚球区内的球员可以在罚球球员出手后进入禁区。篮球规则中引入了“可纠正的错误”作为一项新规则。

1994 年,篮球规则再次修订。承认两节 20 分钟和四节 12 分钟的比赛。掷界外球总是从最靠近犯规点的位置掷出。对于空中投篮者来说,投篮动作直到双脚落地才算完成。走步规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接球后先触地的脚被定义为中枢脚(最初是后脚)。空中接力被认为是合法的,进攻球员可以在球高于篮筐水平并向下飞行时触球。故意犯规改为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裁判不能判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因为犯规发生在比赛后期,大概是为了停止计时,而身体犯规的尺度在整个比赛中是一致的。“1+1”罚球规则被取消。如果球队已经处于球队犯规状态,则每次犯规将获得两次罚球机会(投篮犯规将根据投篮犯规处罚获得罚球机会)。如果球员、教练或球队替补席上的任何成员被取消比赛资格,则必须在比赛时间内留在球队更衣室。如果他愿意,他可以选择离开健身房。只有六名球员可以在罚球时跳起抢篮板:三名防守队员、两名进攻队员和罚球的球员。罚球点外的球员必须在罚球时位于罚球线延长线和三分线之外。

1998 年,“比赛进行中”一词被删除。掷界外球或跳球时,球变为活球。每支球队在比赛下半场有三次暂停机会。在下半场最后两分钟和每个加时赛中,投篮命中后,时钟停止。投篮超过篮筐高度并触及篮板后,任何球员都不得触球。双犯规的处罚也进行了修改:当发生双犯规并且一支球队控制着球时,该球队不会失去球权,比赛将由控制球队掷界外球而不是跳球恢复。一种新的技术犯规被创建:违反体育道德的技术犯规,其处罚与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相同(两次罚球和一次掷球)。

2000 年,规则略有修改。一些常规篮球比赛中不常见的罕见情况和处罚被删除。比赛分为 4 节,每节 10 分钟。除第四节有两次暂停外,前三节各有一次暂停。每节中,当一支球队累积犯规 4 次时,将受到全队犯规处罚。为了让比赛更加精彩,30 秒违例改为 24 秒违例,10 秒违例改为 8 秒违例。投篮时,只有当球触及篮筐或进球后恢复计时,24 秒时钟才会重置。对球员的技术犯规处罚改为罚球和在中线掷界外球,取消了违反体育道德的技术犯规。国际篮联决定允许三人制规则(NCAA三人制规则)在国际篮联重大比赛中使用,国际篮联成员国及其国家级比赛也可以使用此规则。

篮球规则全篇_秒懂篮球规则_篮球回表规则

2003-2014

自 2003 年以来,跳球只在半场和加时赛开始时发生。当发生任何跳球情况时,将执行交替控球规则。24 秒信号响起时,比赛时钟不会停止,除非发生违例,否则比赛不会暂停。

2004 年,规则进行了一些小改动。所有比赛均有 12 名球员可以参赛。跳球仅在比赛开始时进行。违规后,双方球队均可换人。球员累计犯规两次后将被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技术犯规(无论是球员、教练还是替补队员)的处罚是两次罚球和一次掷球。

2006 年,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一些编辑性修改,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解并简化规则。同时,增加了换人的机会。现在,在裁判签署记分表之前,他有权使用技术设备来确定一节或加时赛结束时的投篮是否在比赛时间内完成。只有在有技术设备的情况下才能实施这种处理。

2008 年,有一些有益但并不十分重要的变化。带球的球员摔倒后可以在地板上滑行。后场规则更多地基于规则精神而不是裁判的经验。规则不再惩罚不幸站在中线并被判犯有后场违例的球员。球员被允许在中线抢断或重新获得球权,运球的球员也是如此。

国际篮联还对投篮过篮筐做出了一些小改动。球员抓住篮筐现在属于违例,而不是技术犯规。触碰篮筐现在属于干扰球违例,如果防守方违反规则,将计为投篮得分。

对球员判快攻犯规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为了阻止球员做出危险行为,未经接触的过度肘击可能会被判技术犯规。

2010年,球场地面也进行了改变,三分线与篮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0.5米(从6.25米增加到6.75米)。

篮球规则全篇_篮球回表规则_秒懂篮球规则

秒懂篮球规则_篮球规则全篇_篮球回表规则

2010年以后比赛场地的变化(左)

限制区(三秒区)改为像美国那样的矩形(不再是梯形)。在篮筐下方增加了一个禁止冲撞半圆,篮筐中心(相对于地面垂直)到禁止冲撞半圆内边的距离为1.25米。在记录台对面的比赛场地外的边线上画两条线,称为掷界外线,位于三分线弧顶的延长线上(它们的外边距最近端线内边8.325米)。在比赛(或任何时间段)结束时,一瞬间就能决定一次投篮是否超出时间。为了更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决定,国际篮联制定了新的规定,以更好地定义投篮、扣篮或投篮所用的时间。球员只有在掷界外球或最后一次罚球后抢到篮板球,且比赛时钟或投篮时钟显示 0.3(3/10 秒)或以上时,才可以尝试投篮。如果比赛时钟或投篮时钟显示 0.2 或 0.1,则投篮的唯一方式是扣篮或投篮。

为了让比分接近的比赛收尾更加精彩,国际篮联引入了前场掷界外球点。这意味着在比赛最后两分钟,后场持球队员暂停后,后续掷界外球将在记录台对面的新掷界外球线上执行,而非之前的中场延长线。

后场规则已进行了重大修改。当球触及半场上的进攻球员时,进攻球员必须双脚在前场,球才被视为在前场。该规则的推论是,当球员持球跨过半场时,他被视为在后场。球员可以向后移动,直到双脚在前场或开始运球或在后场传球,但八秒时间持续计算。该规则的目的是为所有进攻球员运球制定一个共同规则,同时仍允许跨过半场的球员进行正常动作。

掷界外球时,8 秒或 24 秒从球触及或被场上任何球员合法触及时开始。这意味着比赛计时钟和投篮计时钟同时开始。根据旧规则,24 秒计时钟可能比比赛计时钟晚开始,因为它从场上第一个球员控制活球时开始。在比赛结束时,一些聪明的球员试图通过触球而不接球来赢得几秒钟。这项改变消除了这种可能性。

禁止冲撞半圆区是为了防止防守队员利用进攻队员在自己篮筐下的位置抢球并向篮筐冲刺。原规则规定:在任何向禁止冲撞区冲刺的过程中,当进攻队员在空中并控制球并试图投篮或传球时,防守队员双脚都在禁止冲撞半圆区内,进攻队员与防守队员在禁止冲撞半圆区内的身体接触不应被视为进攻犯规,除非进攻队员非法使用手、手臂或身体。

如果防守队员在最后一次或唯一一次罚球时违反了干扰球规定,则应判技术犯规,但干扰球不会被判技术犯规。

2012 年的变化很小。当篮板周围有灯带时,灯带信号将在比赛计时钟信号之前亮起。

2014年,为了给空中射门的球员提供更多的保护,无冲撞半圆线也成为了无冲撞半圆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无冲撞半圆的面积扩大了。当防守球员站在无冲撞半圆线上时,他被认为处于无冲撞区。

在比赛的最后两分钟,一支球队的速度可能不超过两个,以增加比赛的速度,并在比赛中重置射门的数量,只有在进攻性团队获得进攻性篮板的情况下,才能毫无疑问。当他累积了两个技术犯规的范围时,裁判员可以在许多新情况下使用即时重播。

在21世纪初,据估计,世界各地有4亿名注册球员在篮球运动中享受篮球运动,这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共有214个国家 /地区。

篮球是一场快速,令人兴奋的比赛。

本文标签:篮球回表规则

上一条:2024 年巴黎奥运会男篮决赛:美国队战胜法国队,库里展现超凡表现

下一条:美国男篮总经理:2023 世界杯经历将助球队在 2024 年奥运会表现更好

相关篮球新闻